美麗的山城西恩那 Siena 在旅人心目中的形象,大略是她洋溢著中古世紀的街道和建築,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田野廣場。這座看似寧靜的城鎮,存在著義大利最瘋狂的節慶之一:西恩那賽馬節 “Il Palio di Siena”。

“Il Palio” 這個名詞,原意為授與贏家的珍貴華麗織物 “Pallium”,後來則延伸為我們所俗稱的「賽馬節」,如今,節慶分別於每年的 7月 2日以及 8月16日舉行。西恩那被劃分為 17 個教區,賽馬節也等同教區間的競爭,每個區個自有其代表的動物;譬如我曾遊學的學校那區是獨角獸,北區靠近火車站的是豪豬,我第一次參與的那回贏家是龍,其他還有母狼、天鵝、長頸鹿、花豹、貝殼、大象、烏龜…等等,所以此地最重要的寵物就是—馬!在西恩那讀書那年,我所租的房子在市區外,隔著馬路是葡萄園,附近只不過2、30戶人家吧,而房子旁邊就是跑馬場!有時運馬車開進來時,騎師們或工作人員還會親切地問我要不要去碰碰馬呢!每天早上六點多總可以聽到喀啦喀啦喀啦跑馬的聲音,有幾個晚上接近深夜時還突然傳來幾聲馬的嘶叫聲(馬也說夢話嗎?);偶爾咱們這像個鄉下的小「村落」會突然聚集許多車子和人,就是來看跑馬的啦。

西恩那街邊,鷹區的路燈與旗幟。

馬馬馬,都是馬!馬兒就是西恩那最重要的「寵物」!回來正題-賽馬節。這個傳統節慶可追溯到公元 13 世紀的文獻,為慶祝聖母升天日,起先是貴族之間的競賽,後來隨著「教區」的發展,演變為全民活動。當時的賽馬是繞著市中心主要道路而跑;然而在這建於起伏丘陵之上的山城中賽馬,實在太危險了,17 世紀之後賽馬場地便改在田野廣場 ( Piazza del Campo,或譯作貝殼廣場、康波廣場、扇形廣場等;”campo” 就是田野或大廣場之意 )。演變到今日,西恩那人對賽馬節的熱情絲毫不減,一整年的訓練準備就為了這個「戰爭」。西恩那各個教區的居民都必須盡對自己教區忠誠、保護、防禦外侮、互相幫助的義務,所以每個人對於自己的區都非常引以為傲,男孩子們從小就要練習耍代表自己教區的大旗,以在賽馬前的遊行活動大顯身手,象徵年輕人的傳統榮耀。越逼近比賽時間,每個人的行程也越緊湊:負責教區聚會的雜項、選騎師、抽籤選馬、打聽對手的實力、不厭其煩地的遊行彩排。選出來的馬兒們在比賽當天下午還要進教堂接受祝福,神父會摸著馬兒的頭說:「去吧,並勝利地歸來!」

在馬兒接受祝福時,整個 Siena市中心和田野廣場已擠滿當地人和大批特地來參與盛會的遊客,參與過二次賽馬節,我得誠心地提醒各位若有機會來西恩那一睹賽馬節慶,請自備礦泉水和糧食,大約下午一兩點就去廣場佔位子,否則遲了在廣場中央是什麼也看不到的!當天人潮爆滿的狀況絕對令人無法想像。第一次我佔到邊緣的位置,雖然看得很清楚,卻被擠到差點呼吸困難;第二次在廣場中央那就更慘了,馬兒繞著廣場跑的身影牽動著人群,簡直就像按下快轉功能觀看一大片跟著太陽旋轉的向日葵般的景象。人們忙著加油、歡呼、向對手叫囂,還得注意身上財物,有幾度我只能單腳站立幾近騰空,真的沒誇張!活動開始前廣場四周會派遣救護人員,因為總是會有人被擠到受傷甚至休克。當然也有看台的座位供人優哉觀賞,不過可想而知不但所費不貲,更是一票難求啊。

賽馬節的遊行 (新聞圖片)

活動以遊行揭開序幕,大約下午六點,表演者會穿著中世紀服裝現身;也真難為他們了,七八月攝氏 33、4度的大熱天下,他們可是穿著厚厚絨布做的傳統服裝呢,連我在一旁看了都跟著辛苦。真正的賽馬七點開始,但,只有跑那一分半鐘。是的,籌備一整年,無數的練習與排演,就是為了那令全場陷入精神崩潰、理智全失、齜牙咧嘴的一分半鐘,真是驚天動地90秒!幾乎每一次比賽都免不了有騎師摔傷(這可是沒有馬鞍的賽馬哦!)或馬兒跌倒,但這或許是刻意安排,因為就算是沒有騎師的馬兒牠若跑第一還是贏了!成績一揭曉,獲勝的教區的人們立刻跳進跑道瘋狂地放聲高歌、舉起騎師、親吻擁抱馬兒,並回到自己的區開始連夜的慶祝活動;輸的其他教區則個個如喪考妣,砸啤酒瓶、抱頭痛哭,甚至哭到無力以至於得互相攙扶著走路。

西恩那人深愛自己生長的土地並引以為傲,只要是在西恩那老師的課堂上一定少不了解說賽馬的背景和歷史,氣氛也格外熱切,眉飛色舞地眼睛都亮了起來。這種熱情外人真的無法理解,也未必敢領教;第一次參與過後,我曾發誓再也不回到那瘋狂現場;然而第二次在友人的好奇與專程前來參與的情況之下,我只得再跟著瘋狂一次。比賽完,樂觀的挪威朋友嚇得臉色蒼白(本來就夠白了),強壯的美國學生試圖逃離現場(逃不出去啊),而朋友的同學-來自上海的女孩嗆罵著:「真該把這城市給炸了!」

至今西恩那人對自己的教區依然如此忠實,在靠近比賽日期和當天,不論老少都會繫上自己教區圖案的披肩。話說回來,賽馬節慶完全是為了表現西恩那人對所屬教區的忠誠,可不是為了給觀光客看的!要說他們是為了”Il Palio”而活也不算誇張吧。

比賽結束,贏家「狼區」居民衝向馬兒與騎師。(新聞圖)

迴響交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