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 17日是義大利的貓咪節,又是全義大利貓奴紛紛上傳貓圖的日子。為何是 2月 17日呢?這個 1990年才訂定的小節日,來自中世紀時期稱為「貓與女巫之月」的二月,也來自水瓶座的自由精神,正好符合貓不愛受控的叛逆特質;而 “17” 事實上在義大利,並非是吉利的數字,其羅馬數字寫法 “XVII” 排列組合成拉丁文 “VIXI” 意為「我曾活過(意即已死亡)」,但是貓咪有七條命哪,想想「活七次」的貓咪為我們擋了災,當然值得謝主隆恩了!
羅馬有一句諺語「沒有牛肚給貓」,乍聽之下是否摸不著頭緒呢?羅馬人與貓的感情很深厚,從古羅馬時期就相信貓具有魔力,而後又在埃及信仰的影響下,對貓有所崇拜。時至今日,羅馬人貓的連結依舊,不但在許多電影作品裡呈現,更擁有多處浪貓庇護所。「沒有牛肚給貓」”Nun c’è trippa pe’ gatti” 這句話完全展現這種城市與動物的關聯,什麼意思呢?我們知道,貓咪是捕獵高手,近代羅馬人曾經以豐富的食物餵養貓咪來幫助捕鼠,甚至曾有「貓糧小販」,這個負責販售內臟給貓主人的職業,市政府官員也會購買屠宰場的內臟包括牛肚來「雇請」貓咪,以避免老鼠啃咬市政文件檔案。但是自 1907年後,面臨城市財務赤字邊緣,時任羅馬市長的 Ernesto Nathan 在檢查市政財務計劃時,發現竟有一筆「貓糧費」,認為這筆花費太高必須削減,於是留下這句「沒有牛肚給貓」,親自刪減了這筆預算,並且主張貓要自食其力,才會更加認真工作。這句話流傳到今日,延伸成為「別期待有人會幫你」,比較直白的意思就是「你去吃自己吧!」此外,羅馬式牛肚也是餐館必備平民美食之一 ,可見羅馬人對貓咪的大方。
義大利境內家貓目前估算大約七百萬隻,個個養尊處優當主子,但浪貓也大多被照顧得不錯,各城市也建立起照護和認養中心。當然啦現在的羅馬不再鼠輩肆虐,且為了不造成環境的髒亂,貓咪多在不同的庇護所集中照顧,並且也不隨意以內臟牛肚來餵養浪貓,貓咪也樂得賣萌 (?) 歡迎遊客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