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ulash, 在台灣菜單上的翻譯一般為「匈牙利牛肉湯」,是一道加入蔬菜、馬鈴薯、匈牙利紅椒粉 Paprika 的美味國民湯品,有時也可見以羊肉或豬肉為主的選擇。這道濃湯在捷克和奧地利文化區也相當常見,除了可單純的喝湯,也會搭上各種當地麵點;例如捷克的 Knedlíky, 或是在義大利東北部上阿迪傑區 ( Alto Adige) 的 Canederli。Goulash 若做得好,可嚐到軟嫩的肉質和融入湯汁裡的各種食材香甜,各位到這些地區請務必一嚐。

左圖:布拉格的 Goulash 搭捷克麵糰 Knedlíky;右圖:義大利上阿迪傑區的 Goulash 配 Canederli 麵丸子

這道國民湯,也曾用以形容 1960年代以後的匈牙利共產政權 —「肉湯共產主義 Goulash Communism」,貪吃的我在布拉格的共產主義博物館一角立刻認出 Goulash 這個單字,也引起我的注意。簡單來說,1956年匈牙利十月革命後,「卡達爾時代」來臨,於 60~70年代展開一連串的開放改革;推動開放的貿易市場,較為自由的經濟,來自西方的貸款大幅地鼓勵人民消費和休閒,提升生活品質。這種「融合」的概念,如同融合許多食材於一鍋的 Goulash, 因此得名。然而,這看似自由的政策限制在社會主義經濟的體系之內,仍不免走了岔路,加上石油危機,導致消費價格上漲,國家債務壓力日漸沉重。在鄰國的捷克斯洛伐克看來,表面上是鼓勵人民追求更好的生活水準,實質上是國家收買民心的手段,反而造成更嚴重的經濟危機。

在布達佩斯享受的這款國民湯

但是,能否全面否認這樣的領導手段,似乎仍存在著思考空間。從前我一直很好奇,為何1986年時,我所喜愛的樂團 Queen 可以如此大剌剌地到布達佩斯開演唱會,令當時鄰國捷克斯洛伐克的樂迷羨慕不已;想想隔年1987年 David Bowie 在西柏林表演時,東柏林的青年還得偷偷地靠近圍牆,聽聽另一側傳來的模糊音樂呢。或許,「肉湯共產主義」,在當時也曾帶給人民心靈的依歸?

啊,又囉嗦了,還是自在地喝喝湯吧。

迴響交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