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主教世界裡最重要的時刻,莫過於「秘密會議」“Conclave” ,教宗選舉閉門會議。

“Conclave” 來自拉丁文 “Cum clave”,為「以鑰匙關上」的意思,亦即封閉環境中的不公開選舉教宗會議,地點位於西斯汀禮拜堂。是的,拜訪過梵蒂岡博物館的朋友們一定知道,天頂有《創世紀》,與祭壇有《最後的審判》這兩件米開朗基羅嘔心瀝血之作,兩側牆上繪著文藝復興大師們的作品,總是擠滿人潮,總會聽見 “No Photo!” 、“Silence!” 的警衛聲音的西斯汀禮拜堂。

基督教會成立之初,尚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,各地教區以主教為首領。其後隨著歷史演變,教會影響力逐步擴大,甚至成為國教,羅馬主教也逐漸成為西方教會的領袖。1268至 1271年於羅馬北部的城市維泰博 Viterbo舉行的教宗選舉,被公認為天主教歷史上第一次秘密會議,由於派系相爭及各方權力介入,選舉過程長達近三年!最終總算選出額我略十世。

幾個世紀以來,教宗選舉程序幾經改變;而首次在西斯汀禮拜堂的秘密會議是 1492年,當選者為亞歷山大六世。上一次選舉則是於2013年,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辭職後所舉行,選出現任的方濟各。至今目前的規範則是,在宗座出缺 20日內,所有 80歲以下的樞機主教必須抵達梵蒂岡,待全數進入西斯汀禮拜堂,禮儀長會宣布 “Extra Omnes!”:「無關的人請迴避」,隨即關上門,接著在場樞機主教輪番宣誓完成後,投票正式開始。在此期間,樞機們集中下榻在聖瑪爾大宿舍,每日最多於上午及傍晚各會舉行兩場投票,直到有超過三分之二票數的人選,且同意接受任命後始得當選。因此秘密會議可能持續數日,也沒有所謂的「政見發表」或公開競選。雖可能有所謂的「熱門候選人」,但依然難以揣測,對主教們而言也頗是燒腦費力,也難怪會出現樞機們在休息空檔,群聚吸菸紓壓的奇妙畫面了。

接下來,就是我們較常聽見的,燒黑煙或燒白煙了。投票若未果,選票會蒐集起來並加入特殊的燃料一同燃燒,形成的黑色煙霧將從西斯汀禮拜堂的煙囪冒出,告知人們新教宗依然未定。反之,當人們看見白煙升起,則表示新教宗誕生。此時,執事級首席樞機則會宣布:“Habemus Papam!”,「我們有教宗了!」。歷史上發生過幾次在燃煙時,因煙霧難以辨識,惹得大眾錯認顏色心情起伏,於是燒煙的技術也逐漸進化:黑煙燃料包括過氯酸鉀、蒽Anthracene、硫,白煙則加入氯酸鉀、乳糖、松香,讓人們明確分辨黑煙或白煙,以免被風向或其他因素造成誤判。

秘密會議也許對於非教徒而言並非大事,不過,若一般遊客拜訪梵蒂岡博物館時剛好遇到秘密會議,西斯汀禮拜堂當然是不開放參觀的喔。

圖為 2013年秘密會議媒體照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