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歷過義式咖啡在台北的台師大地區崛起的年代,也曾經做過一場開咖啡館的夢,並且在咖啡館工作過 ( 啊,夢已走遠…)。如今,幾乎所有不排斥咖啡的人,都嚐過義式咖啡,例如卡布奇諾 Cappuccino。

義大利半島的咖啡歷史,可追溯到十六世紀與東方貿易往來頻繁的威尼斯,引進了這神秘的異域飲料。起先被視為藥物,只有在藥房販賣咖啡豆,並且被教會視為「惡魔的飲料」。曾有記載教宗克萊門八世為了平息爭議,親自品嚐並愛上了咖啡,居然表示「這惡魔飲料如此美味,我們應設法為它施洗,遠離撒旦。」有了教宗加持,大家還不喝爆!半島上第一家所謂的「咖啡館」,可能是約 1640 年代,在威尼斯誕生。

咖啡文化在義大利半島蔓延,咖啡館也成了文人墨客和知識分子的交際場所,在咖啡煮製的香氣中腦力激盪。1884年,杜林的實業家安傑洛 • 莫里安多 Angelo Moriondo 有感於隨著工業化腳步,繁忙的人們希望能更方便又經濟地享用咖啡,於是在萬國博覽會上發表了利用蒸汽加壓,多杯且快速煮咖啡的機器,並取得專利。不過當他在世時,機器並沒有大量生產普及,直到 1901年米蘭的工程師路易吉 • 貝澤拉 Luigi Bezzera,研發出如今咖啡迷所熟悉的義式濃縮咖啡機 “Espresso Machine”。說來有趣,義大利慢慢來 “Piano, piano”步調,只有義式咖啡 espresso 不適用吧哈哈哈… …。

至於一般義大利家庭,必備的則是「摩卡壺」,是 1933年阿方索 • 比亞樂堤 Alfonso Bialetti 從觀察妻子洗衣時使用的加壓鍋爐系統獲得靈感:將洗滌劑放在鍋內空心管上方,當下層水燒開後沿著空心管上升與洗滌劑融合,最後從管頂的花灑均勻噴散到衣物上。咦,那麼同樣的原理,何不試著用來煮咖啡呢?

在此之前,人們也使用一種手動重力原理的拿坡里咖啡壺 ( Napoletana, 中文有時譯為「顛倒壺」 )。摩卡壺問世之後,以其輕巧快速,堅固耐久的材質,以及八邊形的幾何立體樣式,外觀帶有當時裝飾藝術時期雕塑建築的元素,美觀兼實用的特性而大熱銷 ; 早晨自己動手來杯咖啡,成了義大利文化。50年代之後,Bialetti 以創辦人的小鬍子人像做為標誌,更讓人們加深印象,”Moka” 一詞更是註冊了專利。後來,許多廚具品牌也推出類似的咖啡壺產品,從中高價位的設計品牌阿雷西 Alessi ,到一般居家賣場,可見摩卡壺在義大利的影響力了。

逛逛義大利的居家廚具店,無論是 Bialetti 或是其他品牌,常會看到許多奇特造型的摩卡壺或咖啡壺,有的可愛,有的爆笑,還有因應各種節慶時推出的特別款,似乎咖啡壺是最能帶給設計師靈感的廚具,煮個咖啡也樂趣多多呢。

所以結論是…各位,請關心身旁的伴侶,說不定你也會因此成為留名青史的發明家或實業家喲。( 誤 )

另外,使用過的摩卡壺只要以溫水來輕輕清洗、刮除咖啡渣即可,或是定期泡在加有白醋的水 ( 在硬水的地區比較需要 ),避免使用清潔劑,以免怪味殘留在金屬上,影響咖啡香氣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