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河噴泉,融合巴洛克和古代方尖碑元素,是羅馬市中心極具戲劇效果的巨大噴泉,來自遊覽羅馬幾個不能不認識的名字之一,雕塑大師—貝尼尼。Gian Lorenzo Bernini, 吉安 . 羅倫佐 . 貝尼尼,1598年 12月 7日出生於拿坡里,在藝術家父親彼得 ( Pietro Bernini ) 的帶領教導下,貝尼尼年輕時就展現了雕塑的藝術天份。

在 1618 至 1625年間為波各澤家族別墅所創作的雕像,以及隨後在教皇烏爾巴諾八世大力支持下,才華洋溢加上善於交際又長得帥,全羅馬簡直臣服於貝尼尼的魅力,甚至被譽為「本世紀( 17世紀) 的米開朗基羅」,令同期的藝術家黯然失色。然而 1644年烏爾巴諾八世離世,新任教皇英諾森十世轉而支持他長期以來的死對頭—波洛米尼 Francesco Borromini, 八卦風向紛紛對貝尼尼諸多不利;雖然仍有傑作,但無形中他被摒除在城市重要案件之外了。1648年,英諾森十世計畫裝飾拿渥那廣場的風聲傳出,貝尼尼知道,他翻身的機會來了。

貝尼尼設計了一座銀製的噴泉模型,噴泉水透過代表四大洲的人形雕像流入基座水池,雕像中央豎立古羅馬時期的仿埃及方尖碑,最上方是鴿子銅雕。聚集於此的四大洲表現羅馬是世界的中心,方尖碑代表對異教的包容(或征服),關鍵的是最上方的雕像:鴿子是聖潔的象徵,銜著橄欖枝的鴿子更是英諾森十世的家族—潘菲利 ( Pamphilj ) 的家徽。貝尼尼發揮他藝術創作和人際關係的才能,將他的設計概念,傳達給英諾森十世,果然奏效。教皇龍心大悅,甚至中止了原訂波洛米尼的委託,也讓這兩位死對頭的嫌隙更深了。我們知道,這座噴泉就是如今佇立拿渥那廣場中央,壯觀的四河噴泉 ( 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 )。

度過中年危機,貝尼尼逐漸回到羅馬大型案件的領銜地位,包括聖彼得廣場氣勢恢宏的柱廊;他最後的大型設計,是 1669 年率領學生們創作聖天使橋上的十座天使雕像。貝尼尼 1680年 11月 28日辭世,享壽近 82歲。毋庸置疑,他的影響力持續到今天,除了遍佈羅馬城的傑作,連數年前的小說和電影《天使與魔鬼》都能把他塑造成地下宗教領袖,雖然是小說但一點也不違和呢。

貝尼尼與波洛米尼的瑜亮情結,在羅馬留下的痕跡,還多著呢。

迴響交流